1、会理淡水菜 清鲜淡雅/香味浓醇/汤味浓厚/清香爽口/不油不腻

淡水菜取纯净的山泉水入锅,将新鲜的蔬菜(可以是白菜,也可以是其他任意一种绿叶子菜或瓜类)洗净,待锅中的水“噗噜、噗噜”沸出水花时,将准备好的青菜直接用手拧成段抛入锅中,油、盐等调料一概不放,等青菜煮熟后捞出即可。制作过程中,青菜用手拧而不用刀切是这道菜的一大特色。这样的烹饪方法虽然简单粗放,煮出来的菜却汤清叶绿,可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开水白菜”。会理人对淡水菜的喜爱可谓深入骨髓。不夸张地说,许多会理人对淡水菜的依赖已经到了“宁可食无肉,不可食无淡水菜”的程度。没有淡水菜的席面,就仿佛缺了灵魂似的,任你如何佳肴美馔、山珍海味,依然会让人觉得美中不足。
2、凉山坨坨肉 肉味醇厚/肉质细嫩/脆而不绵/肥而不腻

坨坨肉,彝语称“乌色色脚”, 意思是猪肉块块。彝家人吃肉常以吃大块肉为快。凉山的彝家人都喜欢将牛肉、羊肉、猪肉砍成拳头大上的坨坨块状(彝族人认为肉越大坨代表主人越好客),再用清水煮熟后食用。坨坨肉作为彝族的主要煮肉形式,将猪肉或羊、牛肉砍好,用冷水煮熟,不下任何佐料,肉熟后捞起,再盐、花椒、辣椒等即可食用。吃时直接用手拿肉。其味非常鲜美,因煮时不能烂炖,而是看“火候”,“火候”一到即熟,“火候”不到则肉生,“火候”稍过则肉硬,因此,一般人做不好。且要趁热即食;所以,一般情况下不易做此道菜。要品尝到地道的彝族坨坨肉,要碰上彝人喜庆节日如火把节(农历6月24日)或办红白喜事(当然有些饭店里也是吃得到的)。
3、会理土火锅 汤鲜肉美

会理土火锅也叫会理铜火锅,是四川省级天府旅游美食,出自凉山州。在凉山州会理,人们喜欢在冬、春季煮食铜火锅,以木炭为燃料,用铜火锅烹饪菜肴,随着火红的炭火慢慢升起,各色红肉白肉、猪肉圆子加汤清炖,配以时令新鲜蔬菜,放入香肠和血豆腐,配上由家常豆瓣、辣椒油、葱末、小米辣和蒜泥拌成的辣椒碟,滋味浓烈,汤鲜肉美,营养丰富。
4、冕宁火腿 香气浓郁/精多肥少/腿心丰满/肉色嫣红

冕宁火腿,四川省冕宁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冕宁火腿具有风味独特、香气浓郁、精多肥少、腿心丰满、肉色嫣红,色、香、味俱全的特点,这不仅与特殊的气候环境有关,还决定于冕宁火腿特定生产方式。自古至今冕宁人喜欢住在土木或砖木结构的瓦房里,而瓦房多选择修建在地势较高,土质利水性能好,干燥,阳光充足,空气清新的地方,瓦房具有空气流通好,冬暖夏凉的特点,有利火腿的腌制和自然发酵,经过腌制的肉品不仅能长期保存而且香气浓郁。起初人们选用优质凉山黑猪后腿制作冕宁火腿,后来选用长白、约克种猪与凉山黑猪杂交猪的后腿腌制火腿,既保持凉山黑猪种的火腿特色,又提高火腿瘦肉比例。
5、连渣菜 清香怡人/口感细腻

连渣菜也叫彝族嘟勒粑,是凉山经典名菜之一,这道菜巧妙地将豆浆、酸水和新鲜的蔬菜结合起来,成品清香怡人,口感细腻,充满了层次感。选用颗粒饱满的黄豆,用石磨磨成豆浆,放入新鲜的蔬菜叶,再加入酸水,此外,不需要再放入任何作料。如果觉得口味过于清淡,可以在旁边放上蘸碟,这样吃也是别有一番风味。
6、邛海醉虾 肉质鲜美/口感饱满/鲜辣刺激

“邛海醉虾”是邛海边的渔家风味,代表着最古老的西昌饮食,是凉山西昌的地方菜。 邛海醉是从邛海中捞出来的鲜虾,大约一寸多长,全身透明。大把的葱、香菜和各种调味料一起拌好,还要放一小勺白酒,用酒将虾醉晕,扣上碗就是一份醉虾。成菜色泽鲜亮. 虾肉美味鲜甜,味麻辣带甜酸。
虾营养丰富对身体虚弱以及病后调养的人是极好的食物,富含蛋白质氨基酸,还含有丰富的镁对心脏活动有重要调节作用能很好的保护心血管系统减少血液中胆固醇醇含量防止动脉硬化扩张冠状动脉,预防高血压及心肌梗死。此菜品被凉山州评为“凉山名菜”,是西昌市周边家喻户晓名菜,也是西昌多数游客的必点菜品。
7、一鱼三吃 南瓜鱼头汤/油炸酥鱼排/青椒麻辣鱼

一鱼三吃是鱼的三种吃法,在保持鱼肉原味的同时又能品尝到多种风味。“一鱼三吃”,通过巧妙的处理鱼头、鱼身和鱼尾,让一条鱼的每个部位都得到充分利用,为我们带来不同口感和风味的美食体验。具体来说,一鱼三吃是将鱼头做成南瓜鱼头汤,鱼排做成油炸酥鱼排,鱼肉做成青椒麻辣鱼来吃。同样的一条鱼做成的三道菜口味却截然不同,南瓜鱼头汤香甜可口,清淡味美;油炸酥鱼排蓬松酥脆,鱼肉嫩滑;青椒麻辣鱼微微酥麻,最符合四川人麻辣的口味。
8、彝家酸菜土豆鸡 酸辣爽口

彝家酸菜鸡主要原料有土鸡、土豆、酸菜,以酸辣可口、肉质鲜嫩而闻名。这道菜的做法是首先将鸡肉剁成小块,然后起锅烧油,加入蒜、花椒和辣椒,与鸡块一起煸炒,然后倒入没过鸡块的冷水,土豆切块放入锅内,最后加入酸菜,煮开后根据自身的口味调味即可。 2021年12月7日,彝家酸菜土豆鸡入选四川省级“天府名菜”名单
9、彝族风味血大肠 细腻清香/原汁原味

彝族风味血大肠,血肠是凉山彝族地区最为普遍的一种食品,凡宰杀过年猪后,都要加工制作血大肠。把猪血、酒米、猪杂油用加上食盐、辣椒、花椒、木姜子面等调料佐料拌匀后灌进猪大肠,两头用细绳拴紧,放进开水锅里煮熟后捞起,待稍冷后切成节食用,味道鲜美,是招待客人和乡邻的佳品。风味特色: 味道鲜美,待客佳品 。
10、越西九大碗 有碗面子/炸酥肉/粉蒸排骨/烧笋子/肉丝黄花汤等菜品

“九大碗”在越西已有上千年的历史,用“九大碗”招待和感谢客人,是越西汉族必不可少的礼节,其独特的制作方法,使它成为汉族饮食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九大碗”颇为讲究,包含五个荤菜、四个素菜。五荤包括碗面子、炸酥肉、粉蒸排骨、咸烧白、红烧墩子,全部用猪肉制作;四素是红糯米饭、烧笋子、肉丝黄花汤、烧粉条或凉拌粉条。所谓九大碗,是用越西本地人自制的九个陶土碗装菜上席,不用盘子。上菜很讲究,第一碗碗面子,放正中,第二碗酥肉放在第一碗的上面,第三碗粉蒸排骨放第一碗下面,第四碗烧白放第一碗的左面,第五碗墩子放第一碗的右面,四素放在四个角,形成一个正方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