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房子为什么算公摊(公摊面积是怎么回事?取消了会怎样?)

为什么不能取消房屋公摊面积?

公摊面积是指由整栋楼的产权人共同所有的整栋楼公用部分的建筑面积,比如电梯井、楼梯间、垃圾道、设备间等。在我国,房屋交易是按照建筑面积计算的,即将套内建筑面积和公摊面积相加,然后乘以单价。这样做的好处是让购房者清楚地知道自己买了多少建筑面积,也方便开发商回收成本。


但是这种做法也存在很多争议和问题,比如:


公摊面积的划分和计算没有统一标准和监管,容易造成开发商过度注水,导致购房者实际使用的面积远小于购买的面积。

  • 购房者不仅要为公摊面积支付房款,还要为公摊面积缴纳物业费、暖气费等费用,而这些费用并不与公摊面积的使用程度和效益相对应。
  • 公摊面积会影响房屋的单价和税收,如果取消公摊面积,那么房屋的单价会上涨,违背了稳定房价的政策目标;同时,如果按照建筑面积征收房产税,那么购房者要为不属于自己的部分交税,这也不合理。


所以,有些人提出应该按照套内建筑面积计算房价,即只计算购房者实际使用的部分,而不包括公摊部分。这样做的好处是让购房者更明白自己买到的是多少实用面积,避免被开发商欺骗;也可以降低购房者的额外费用,比如物业费、暖气费等。


但是按照套内建筑面积计算房价也有一些困难和问题,比如:


  • 开发商不能取消公摊部分的成本,所以如果按照套内建筑面积计算房价,那么单价会相应地上涨,购房者最终支付的总价可能不会下降。
  • 开发商可能会对公共区域的建设和维护投入减少,导致住宅的品质和安全性下降。
  • 已经购买了按照建筑面积计价的存量住宅的业主可能会感到不满和受损,要求补偿或退款等。


综上所述,取消房屋公摊面积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它涉及到多方利益和诉求,需要有相关的法律法规来解决和规范。目前,我国还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来取消或规范公摊面积,只有重庆市在2017年开始实行按套内建筑面积销售商品房的方式。在这个问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之前,我们作为消费者要仔细核对合同和测绘数据,了解自己买到的是多少套内建筑面积和多少公摊面积,以及这些面积是如何计算和分摊的。如果发现有不合理或不合法的情况,要及时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